玫瑰与锋芒:一场横跨23年的文坛恩怨录广源优配,
2003年深秋,台北敦化南路的街角花店迎来位银发客人。李敖推门时风铃叮咚作响,他径直走向柜台,手指在玻璃台面敲出笃笃声响:"红玫瑰五十支,半朵都不能少。"见店员迟疑,他又补了句惊人之语:"不必写卡片,我要亲口说。"当这束烈焰般的玫瑰被送到胡因梦寓所时,附言卡上赫然写着:"纵使绝代风华,终难敌半百光阴。"这哪里是生日祝福?分明是持续二十三载的恩怨里,非常后那支淬了时光毒液的冷箭。
让我们把时钟倒拨至1979年那个微凉的初冬。戒严时期的台北文坛暗流涌动,刚凭《云深不知处》斩获金马提名的胡因梦,像是从古画里走出的谪仙;而李敖正以笔为刀,在《星期评论》上大杀四方。谁曾想文艺沙龙里那次偶遇,让两条平行线突然交汇。当时李敖那个夸张的九十度鞠躬已够突兀广源优配,更诡异的是他盯着胡因梦赤裸双足长达十秒的凝视。后来才知,这位狂士竟有恋足癖——这般怪诞行径放在别人身上叫失礼,搁李敖这儿倒成了真性情的注脚。
展开剩余61%随后五个月狂风骤雨般的追求堪称文青范本:每周三封手写情书,两本精心剪贴的报刊合集,外加带着锯齿边的老电影票根。这些带着油墨香的攻势,终于击穿了才女的心防。1980年暮春的圆山饭店,他们的结婚登记轰动全台,媒体标题"影坛女神坠落凡尘"的戏谑还未散尽,同年盛夏的离婚记者会就接踵而至。闪光灯下的李敖侃侃而谈,仿佛在宣读某篇时评,哪像在结束114天的婚姻?
这场离婚拉锯战持续三年,胡因梦不仅演艺事业跌入谷底,还要面对前夫在七十多档节目里的冷嘲热讽。但正是这些"真话",促使她远渡重洋研习心理学。在纽约逼仄的公寓里,她逐字翻译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,每字四毛的稿费不及当年广告收入的零头,却让她首次尝到灵魂饱足的滋味。
当胡因梦在九十年代彻底转身投入心灵领域时,李敖仍在立法院门口对记者阴阳怪气:"她那些禅修把戏..."可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个骂遍天下无敌手的男人,始终解不开前妻留下的谜题。2018年他病逝时,媒体翻出那桩玫瑰公案大做文章,却鲜少人注意同年胡因梦在《存在之光》序言里的隐喻:"年过半百,时光成了向内探索的棱镜。"没有指名道姓,却道尽千帆过境的领悟。
这场横跨四分之一世纪的恩怨,哪有什么胜负?若论唇枪舌战,李敖自是赢家;但看心灵修为,胡因梦显然走得更远。非常终留在岁月里的,不过是玫瑰凋零后的空枝,和两张背向而行的剪影——一个用尖刻标记时光,一个以静默完成超越。
发布于:北京市联丰策略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